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理论研究 > 理论研究 > 老年大学诗词教学的想法与做法
老年大学诗词教学的想法与做法
上传处室:教务处    整理上传人:李华年    发表日期:2016/12/23 14:44:04    点击量:14387 次
 

【摘  要】伴随着贵州老年大学,我们一起走过了三十一年的旅程,积累了许多的感悟。我认为老年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,仍然是新生事物。如何把学校办好,如何把课教好,仍然是个新课题,“新”就新在它的教学对象上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,在教学上必须因材施教,不能走“模式化”套路。

【关键词】老年教育  诗词教学  因材施教

一、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

老年大学是新事物,如何把它办好,有一个探索的过程。即以我上的“诗词欣赏”而论,一开始像在普通高校中文系讲文学史的作品选那样,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讲起,效果很不好,因为学员绝大多数没学过古汉语,读这些东西太吃力,严重影响学习的兴趣。这是我第一次从实践中认识到老年教育和普通高校科班教育的不同,后来在选课文时,注意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这个问题,教学效果也就逐渐有所改进。

教学活动联系实际的另一方面,是联系学员的生活实际。因为我与学员的年龄越来越接近,共同有兴趣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。我发现有些学员在祖孙交流上存在一些障碍。大人都希望小孩子听话,我认为要让小孩子心悦诚服地听我们的话,应该满足两个条件,一是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我们爱他,这比较容易做到,只要舍得给他吃,适当地抽时间陪他玩,不打他,不骂他,大概就行了;二是要叫小孩子认为这个爷爷或奶奶真有让他佩服的地方。知道你爱他,就不会怀疑你故意跟他为难;佩服你,就相信你的意见一定有水平。这样,就扫除了他听你的话的心理障碍。因此,我就考虑如何才能助这些学员一臂之力。想来想去,有了,教育部曾经颁布过中小学生必读的古典诗词目录,于是我就把这些作品中在理解上有些难度的作品纳入教材,把这些诗词涉及的问题讲得透一些。这样,万一有的孙子、孙女复习时遇到困难,当爷爷奶奶的能头头是道地给他讲清楚,他们虽然不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,但肯定会认为这个爷爷或奶奶有两下子,不简单。因此,自然也就会觉得他对自己的要求或劝告一定有些道理,应该听。

老年大学的学制是两年,但我这个班有些学员已经是十年以上的老生了,这也是一种“实际”。怎么办?我认为这种情况一方面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持久的魅力,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,同时也表现了我们中国人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那种好学不倦的精神。为了满足这些老学员的需要,我每年选讲的作品从不重复,决不让这些老学员(他们有时诙谐地说自己是“留级生”)因为吃冷饭而对学校失望。

以上谈的都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,都是“诗词欣赏”这门课程的性质所允许的,对别的课程不一定适用。

老年大学古典文学教学还有一个难题,就是老年大学没有入学考试,在同一个班时,学员们的工作经历不同,专业背景不同,人生道路不同,唯一相同的,是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爱好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学员都有所得,是任课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。我的办法是课堂讲解和讲义相互补充。课堂讲解尽量通俗易懂,但讲义里对诗词所用的典故则引用书证原文,让文言阅读能力稍差的学员逐渐习惯文言文。另外,作品后面附录“集评”,前人对该作品的评论,只要言之有物,哪怕是相互对立的意见,也兼收并蓄,这样,能给要求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学员,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。

二、课堂教学的思想性问题

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思想性的,就算是体育课,有些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对一个人的胆量和意志的考验,而不仅仅是对肢体活动的力量和技巧的锻炼。一般说来,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外加的,而是作品本身固有的,如李绅的《悯农》(锄禾日当午)、陆游的《示儿》(死去原知万事空)。也有一些则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有必要涉及的,如杜甫的《天末怀李白》这首诗,明显地认为李白被流放是冤枉的。但李白是因为参与永王李璘叛乱才被流放的,他是不是冤枉,牵涉到伦理学上判断善恶,有“原心”(动机论)和“原迹”(效果论)两派的问题。杜甫认为李白冤枉,是杜甫认为李白入永王幕的动机是平定安史之乱,而不是帮助永王争夺皇位。这也说得过去,因为永王很快就失败了,而且李白没有参与永王夺权的军事活动,他在永王幕府的作用,实在不过是个“花瓶”而已。但动机论有一个极大的问题,就是往往被坏人用来作为给自己开脱罪责的手段。比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,日本鬼子肆虐东亚,罪恶滔天,但在当时他们打的旗号却是把亚洲人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,到现在有些日本政客还在唱这个老调。对李白被流放怎么看,涉及伦理学上的派别,有助于让学员从理论高度认识杜甫对这件事的态度。至于扯上日本鬼子,是不是“离题万里”呢?当然不是,这是为了让学员对“动机论”的缺陷有更具体的认识。老师这样讲,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思想性。

三、不回避学员陌生的知识问题

讲文学欣赏,也会碰到一些学员很陌生的专业知识问题。比如讲到杜甫的《咏怀古迹五首(其三)》,就碰到清代袁枚在《随园诗话》里提到的问题,他说:“同一著述,文曰作,诗曰吟,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。然音节一事,难以言传。少陵‘群山万壑赴荆门’,使改‘群’字为‘千’字,便不入调。……字义一也,而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。把袁枚的话作更清晰、准确的表述,应该说是选词用字涉及“声情”与“文情”如何求得一致,以加强表达效果的问题。在“群山万壑赴荆门”这句诗中,为什么“群”字比“千”字好,因为“群”字是“撮口呼”,声音浑厚深沉,“千”字是“齐齿呼”,声音轻细飘忽。这样说学员岂不落入五里雾中!所以要调动学员已知的东西,引导他接受陌生的东西。他们都学过汉语拼音,“群”的拼音是qún,韵母的主要元音ü是圆唇元音,发音时气流通畅,韵尾n是鼻音,声音厚重。“千”的拼音是qian,韵母有个韵头i,发音时舌头顶着齿龈,出气不畅,声音轻细。这些声音效果,都可以通过每个人现场发音获得感性了解。要注意的是这句诗里还有一个动势极强的“赴”字,“群”和“赴”配合,才有万马奔腾的气势,“千”和“赴”配合,就没有这种效果。但在姜白石的《踏莎行》这首词里,就是另一种情形了,词中说“别后书辞,别时针线,离魂暗逐郎行远。淮南皓月冷千山,冥冥归去无人管。”如果把这首词里的“千山”改成“群山”,那种哀婉的情调也就大大削弱了。

在明白了声情和文情应该配合的同时,还应该了解,表达文情靠选词造句,而可供选择的词非常多,但声母和韵母的数量是有限的,因此,声情与文情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。而是某“一个”音节,可以和某“一类”词语配合的关系。

四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

老年大学要求课堂教学有趣味性,这也是“老有所乐”的题中之义。韩愈《送穷文》说有一种情况叫“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”,当老师的尤其不能是这种样子。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枯燥无味,但也不能为趣味而趣味,不应该脱离教学内容去讲笑话,因为毕竟求知识还是他来学校的主要目的。语言是否有味,与说话者的知识深度,知识广度有直接关系,知识丰富的人,语汇自然也丰富,有人说,一个词就是一个概念,一个概念就包含了一套知识,知识丰富的人,能旁征曲喻,把一个很难懂的问题讲得清楚明白。这当然是我们当老师的人应该追求的目标。不过当老师的有时候也能拣一点便宜,比如杜甫的《登高》有一句“可怜后主还祠庙”,(意思是可叹连刘阿斗这样的亡国之君,还有人给他立祠堂纪念他)。讲到这一句,不妨引用一下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裴松之注所引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的一段记载,蜀汉灭亡后,后主刘禅全家搬到洛阳,有一次司马昭请刘禅喝酒,席间表演了不少西蜀地方的歌舞,在场的陪客很多人都很伤感,而刘禅照样说说笑笑。过了几天,司马昭问刘禅怀念不怀念在四川的生活,刘禅说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。与刘阿斗的表现有些类似的是陈朝被隋文帝灭掉,陈后主(叔宝)受到宽大待遇,保住性命,待遇也好,但常发牢骚,说“没有官衔,参加朝会,总觉得脸上无光”。隋文帝因此骂他“陈叔宝全无心肝(恬不知耻)。”这类故事,可以加深大家对杜甫这句诗和阿斗这个人的了解,当然也会大家发笑,虽然是苦笑。

五、结语

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,有着巨大的区别。如何办好老年教育,一直以来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,特别是针对已进入老年社会的当下,更是服务好老年群体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重点之一。我愿意与贵州老年大学一起,不断研究好、发展好、推动好老年教育事业,为广大老年人搞好服务!

作者姓名:李华年

作者单位:贵州老年大学

职务及职称:贵州老年大学名誉教授、原贵州民族大学中文系主任、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正教授

联系电话:13885066807

电子邮箱:707184779@qq.com

通讯地址: 贵州省贵阳市宅吉路7

邮政编码:550004

联系电话:(0851) - 86610469    传真号码:(0851) - 86610469

学校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宅吉路9号    工信部网站备案号:黔ICP备08000117号   技术支持:成相网络

Copyright 2006-2018 贵州老年大学(贵州老年教育) 版权所有 http://www.gzlndx.com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58号
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2090号